大家好,今天安全生产文库给大家讲解高温天气防中暑知识,安全培训课件请到安全人之家官网下载。
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首先是热射病,长时间高温会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,引发高热、无汗等症状,严重可致死。其次是中暑,高温作业或运动易出现头痛、头晕等症状,严重会心脏骤停。另外,还会增加心血管、呼吸道疾病风险,引发皮肤病、消化系统问题,导致心理行为变化。应对高温,要保持室内通风,多喝水,避免高温时段运动,做好防护,特殊人群更要注意。
展开剩余90%高温作业时,人体生理功能会改变,一定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,超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病变。大家在高温作业中要时刻关注自身身体变化,做好防护措施,预防健康问题。
高温对人体多个系统有影响,包括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泌尿系统、循环系统、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。了解这些影响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在高温环境中保护身体健康,提前做好预防措施。
人体在高温环境中有三种散热方式,分别是辐射、对流和蒸发,最终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。了解这些散热机制,能让我们在高温天气合理利用环境条件,保障身体散热正常,避免中暑等情况。
在高温、强辐射和高气湿环境作业,人体产热超过散热,会造成中暑。人体通过对流、辐射、蒸发等多种方式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。大家在极端天气作业时,要注意环境因素对身体的影响,做好防暑降温。
高温作业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水盐丢失,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,导致热痉挛。此时血管舒张、立毛肌舒张,散热量增加。在高温作业中,要及时补充水盐,预防热痉挛。
高温会影响消化系统,导致食欲减退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原因包括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、胃蠕动减慢、消化道供血不足和胃酸稀释。高温天气要注意饮食健康,保护消化系统。
高温对循环系统也有影响,向皮肤血管网输送血液散热,工作肌需足够血液维持血压。但大量出汗会使有效血容量减少,高温时心率增大,长期高温会导致心脏代偿性肥大。高温环境中要关注循环系统健康。
高温会影响神经系统,让人反应迟钝、精力不集中,肌肉工作能力和协调性降低。大家在高温环境中要注意休息,避免神经系统受影响而发生意外。
高温时人体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,肾脏排出水盐量减少,尿液浓缩,肾脏负担加重,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。高温天气要注意补充水分,减轻肾脏负担。
下面,我们讲解第二部分,中暑概念与类型。了解中暑的概念和类型,能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应对中暑情况。
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,因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,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要特别注意预防职业性中暑。
中暑的主要致病原因有环境温度过高、湿度过大等,诱因包括疲劳、睡眠不足等。大家要避免这些致病因素和诱因,降低中暑风险。
中暑有三种类型。中暑先兆会有大量出汗、口渴等症状;轻症中暑体温 38°C 以上,有面色潮红等表现;重症中暑会昏倒痉挛、体温 40°C 以上。了解这些类型,能及时识别中暑情况并采取措施。
中暑类型还有热射病、热痉挛和热衰竭。了解这些类型的特点,能更精准地应对不同类型的中暑。
热射病是因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,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。症状有体温达 40℃以上,先大量出汗后无汗,伴有意识障碍等。遇到热射病患者要及时急救。
热痉挛是在干热环境劳动,出汗过度,盐分缺乏导致肢体和腹壁肌肉痉挛。患者体温不升高,但也是中暑的一种警告。高温作业中要注意补充盐分,预防热痉挛。
热衰竭是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,皮肤血流增加但不能有效代偿,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。大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要注意身体反应,预防热衰竭。
下面,我们讲解第三部分,高温作业措施。做好高温作业措施,能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。
高温作业可准备一些防暑降温药品,如藿香正气口服液、十滴水、仁丹、广东凉茶颗粒、清凉油和风油精。这些药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不适。
高温作业要注意食品健康,像果汁、饮料、西瓜和绿豆汤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合理饮食能帮助身体补充水分和营养,应对高温。
高温作业有一些职业禁忌症,包括 II 期及 III 期高血压、活动性消化性溃疡、慢性肾炎、未控制的甲亢和糖尿病、大面积皮肤疤痕。有这些情况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。
高温作业要合理安排时间,气温 40℃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;35℃ - 40℃时,室外露天作业累计不超 6 小时,连续不超 3 小时,11:00 - 14:00 不安排作业。合理安排时间能避免高温对人体的伤害。
气温 33°C - 35°C 时,露天作业人员要不少于 2 次休息,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。这样能保证职工休息,恢复体力,预防中暑。
气温超过 33℃,从事特定作业要每两小时安排不少于 15 分钟休息,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,严禁一线职工两班作业。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能保障作业人员安全。
下面,我们讲解第四部分,中暑的急救。掌握中暑急救知识,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。
中暑急救可进行物理降温,如冰水或酒精擦浴、冰袋冷敷,加强通风散热,必要时电话报救。在等待救护人员时要持续施救并报告病情。及时有效的急救能提高中暑患者的生存率。
中暑拨打电话 “120” 时,要说明病情和已采取的措施、患者地点和特征、报救者信息。打完电话派人接应,清除路上障碍。正确拨打急救电话能让患者及时得到救治。
感谢大家的聆听炒股配资交流,相信通过今天的培训,大家掌握了高温防中暑及急救的相关知识。
发布于:河北省